由于并不像北方一樣有統一的供暖政策和體系,目前南方城市多為居民自發供暖的分戶采暖模式,這也引起業內關于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以及以怎樣的方式供暖的討論。
上世紀50年代,彼時由于供暖、用熱需求有限,電力、煤炭、石油等能源供給不足,并不能保障全部地區的取暖需求,因此將每年冬季日平均氣溫在5℃以下連續超過90天的地區劃分為需要取暖的區域,這與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基本重合,基本確定了南北集中供暖的分界線。
此后,隨著經濟迅速發展、能源供應穩定、用熱需求快速上升,南方地區對供暖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記者了解到,一些南方城市已開始在探索冬季集中供暖。比如在貴州貴陽一些新建小區,供暖企業通過熱泵技術,將經過處理的45℃的水,送入住戶家中的地熱管中供暖。在湖北武漢,一些新建小區在建設時,就已經完成了供熱設施的建設,實現了集體供暖。
但由于暫未有統一的供暖政策和體系,因此南方城市目前多數是以單個家庭為單位的分戶供暖模式,采暖方式也層出不窮,較為多元化。
“目前我們大部分是對城鎮居民用戶的零售,如果用壁掛爐采暖,一般的家庭都要用到第三檔氣,3.9元/方,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一個月下來至少要2000元,很多家庭都用不起,不舍得用。”湖南省長沙市一家燃氣壁掛爐經銷商告訴記者,“這兩年市場上大部分品牌都推出了空氣源熱泵兩聯供系統,又帶空調又帶地暖,這種供暖模式的費用只需要燃氣采暖的一半,因此搶占了一些市場。但總體來看,目前長沙市安裝暖氣的居民用戶占比不足20%,其余多是用空調和電暖爐等方式間歇性采暖。”
而在南方的農村地區,老百姓多是用潔凈煤或生物質配套清潔爐具采暖,但由于燃料和爐具市場缺乏管控,老百姓自行購買,市場較為零散和混亂。
南方供暖宜“一城一策”
一邊是南方地區日益增長的采暖需求,一邊是零散、多元的供暖現狀,面對當前的市場情況,南方采暖究竟應走哪一條路?
“南方城市供暖,大家的需求不一樣,供暖體系也較為復雜。北方城市一般都是采用天然氣和電,南方可以用天然氣、電、工業余熱,但是城市集中供暖就涉及到管道等整個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動的基礎太大了,可能新建小區比較合適,對于舊小區來說就是比較龐大的工程。”北京化工大學生物質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廣青對記者表示。
“南方不同用戶取暖需求差異較大,大規模供暖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和能源壓力,因此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不適用于南方城市。”在近日《南方百城供暖市場:模式、潛力與影響》報告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教授黃瀅指出,“南方城市供暖可采用‘一城一策’方式推進,根據自身經濟水平、居民區集中度、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進行供暖模式探索嘗試。此外,政府是南方城市供暖的重要支撐,應將供熱行業納入能源系統進行統一整合,將區域供暖納入城市規劃進行整體優化,并納入政府監管體系。”
市場潛力巨大
盡管目前供暖較為零散,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南方城市供暖需求帶來的市場潛力巨大,層出不窮的供暖模式便是明證。
《南方百城供暖市場:模式、潛力與影響》報告結合“需求、供給、政策環境”三個因素,對秦嶺—淮河以南到長江沿線地區共133個城市進行了供暖市場潛力評估。結果表明,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合肥、鎮江、常州、武漢、寧波為南方供暖市場潛力Top10城市,大部分位于長江中下游區域。
報告預計,到2030年,在分戶供暖路徑下,用戶將達到6577萬戶,其中潛在用戶占比超過50%,拉動消費330億元,累計拉動投資2156億元;在區域供暖路徑下,用戶將達到3246萬戶,潛在用戶占比超過30%,拉動消費905億元,累計拉動投資31667億元。其中,上海的區域供暖用戶將達到400萬戶,分戶供暖用戶將接近600萬戶,位居第一,其次為南京、武漢。
據統計, 2019年我國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